心闻动态
心闻动态

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日常工作经验分享之

心理委员工作三策略

文:叶伟能

在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论坛发言中,我曾简要阐述过心理委员工作实行的五个评判标准,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知识技巧,角色定位,创造性,稳定性。当然这并非是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归类和见解。在心理委员工作中,一次结合经验理论的实操远比千百条空洞的理论更具有价值。事实上,当我们把对事态发掘和理论总结的热情投入到心委工作中,同时形成经验与行动之间的循环并进,我们的心委工作便已初见着落了。

我把我的心委工作策略主要分为三个点,分别为观察,聆听,和陪伴。其中,“观察”这一点,具体到心委工作中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是心理委员在班级日常里所使用的心理异常监测策略。“观察”在心委工作中应当算是主观性与创造性都比较强的一个点,每个在任心理委员都能根据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见解实施监测方案。而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运用的是以心理档案为蓝本的动态心理监测。所谓心理档案,简而言之,就是记录学生基础信息和既往心理状况,以及学生所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的一个档案本。结合“动态心理监测”的前置语,可理解为通过心理档案本、通过所关注对象人际关系的动态变化、通过宿舍,班级,学院的三级联动,来实现对监测对象心理状况的一个了解。

心委工作策略的第二点:聆听。我在一些期刊和书籍上曾简要了解过美国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所创设的沟通理论体系,即萨提亚沟通模式。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并最终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总的来说,萨提亚模式能为我们的心委工作提供很多有益的理论指导。

心委工作策略的最后一点:陪伴。事实上,在上任之初,我便从学院辅导员那得知了一条非常具有深意的启示:“陪伴是最好的给予”,我曾细心去了解过一些国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发现最有效的方式,就在陪伴与敏锐观察两者之间。其中,生命守门人计划当属心理干预范式的楷模,它通过大范围,非深度性的培训,使大部分人都能获得基础的自杀干预知识,进而有效防范和阻止身边人的自杀行为。

从心理委员工作的视角来看待这一模式,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不言而喻的:身为心委,不仅应当用心理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更应当作为心理知识的宣传者,尽可能地为班级同学普及心理危机识别,倾听陪伴,转介等技术,以达到提升班级心理危机警觉与干预能力的目的。         


 (注:叶伟能,男,17级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惠州学院“十佳”心理委员,20191113-15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暨朋辈心理辅导论坛,并获第二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

  



第二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论坛经验分享之

参加舞动治疗工作坊有感

   文: 叶伟能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舞动治疗更强调情绪与身体的共鸣。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舞动看作是一种特别的表达工具,当传统心理咨询的语言交流无法产生足够效力的时候,舞动治疗便借由身体动作传达信息,促进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联结。

我的首次舞动治疗见闻,产生于赵淑兰老师的舞动治疗课堂。赵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同时也是教育学学士,心理咨询与治疗硕士。她在重庆多所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出任客座教师,当然,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她在大会上带给了我的关于舞动治疗的崭新的见闻。

该如何具体阐释“舞动治疗”这一概念?在美国舞蹈治疗协会的某专项文件上,有如此表述:“一种使用动作来对个人情感,身体和认知进行整合的心理治疗过程。”由此可知晓,舞动治疗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非言语表达形式,其重要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一种新奇的,充满未知趣味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利用身体的舞动。在赵老师的舞动课堂中,参与者以动作,静止,触碰,交流为媒介,通过身体对内心情感进行反应,这些情感可能包括了冲动,抗拒,失落,以及无助感等。在整个过程中,非文字的语言将参与者真实的内心逐步暴露了出来。

人们常把孤独归咎于情感联络的丧失。当然,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也可以认为,语言对情感的掩藏形成了联结的阻碍和断裂。通过对单纯的言语交流的审视,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往往都能表现地虚伪而平静。然而,一旦投入乃至沉浸于舞动,那些人掩盖的卑微,怯懦,愤怒,反复无常,就会从似有似无的动作中流动出来——这便是舞动的神奇之处。

舞动治疗目前仍处在发展的阶段,而赵老师的课堂则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她独具特色的舞动治疗过程——对话,舞动,冥想,回归。很庆幸能在这个工作坊中,用充满真意的交流畅谈,结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生命。更庆幸能在赵老师的指导下,用特别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让我看到了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自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