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
心理学堂
//
不要因社交隔离而成为心灵孤岛
//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和媒体也在不断的呼吁民众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但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在强调,我们在保持身体距离的同时要加强社会联系。那么在此次疫情中,社交联系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毋庸置疑,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居家隔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早在武汉封城初期,我们就在新闻中看到了这样的喊楼视频——视频中一男子隔空大喊:对面的,窗户打开,吵下架咧,要疯了,有没有人啊



(视频地址:点击阅读原文即可)


神奇的是竟然有人回复了——对面的收到了,想聊天,打开窗户,敞开心扉。


浓浓的武汉话,让人感觉既有些搞笑,又有些心疼。在疫情之下,居家隔离带来的孤独感我们都有所体会研究表明,孤独感与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一样,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大家为了抵御孤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如,在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意大利,隔离在家的人们纷纷探身窗外,拿起吉他、小号、小提琴甚至是锅碗瓢盆,开起了“阳台音乐会”。


歌声和音乐蔓延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意大利人在音乐的热情与浪漫中共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这是面对疫情一起体验悲伤、化解悲伤、抵御孤独的方式。







疫情之下这样的特殊时候,社交联系可以产生神奇的作用,使我们在心理、生理上变得更健康。


具体而言,社会互动能使我们感受到积极的关怀联结,这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并激发催产素等激素,从而使我们相信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即使我们与陌生人进行的短暂互动也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因此,疫情期间,在保持社交距离方面,我们可以用QQ或微信和父母、好友联络,可以用ZOOM、腾讯会议或其他在线会议软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


曾感受得到的手掌的温度、眼神的交汇、下课的吵闹、老师的动作都隐藏于屏幕背后。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保持必要的社交联系以维持身心健康。诸多研究也指出了社会互动的各种益处和社会孤立的危害[1]



01
疫情下的我们缺少面对面的社交接触



社交接触(social touch)作为感官输入的重要途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触摸不仅是身体或情感支持的直接表达,还能在情境中起到导航或指示作用,如握手、击掌、亲吻和拥抱都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疫情期间,当社交接触中的感官输入仅剩下眼睛和耳朵,而且大多是以电子屏幕为中介进行,这意味着什么?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研究人员发现,有限的面对面社交互动会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的风险;相对于只和朋友和家人发送短信、电子邮件或通电话的个体,那些定期与家人社交接触的个体报告抑郁症状的可能性要小得多[2]


事实证明,当我们无法直接与他人互动或触碰他人时,我们的大脑也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Haemy Lee Masson与他的同事比较了大脑对触觉和非触觉社会互动的反应——从虚拟触摸角度来看,通过视觉通道接收触摸信息可能会激活身体触摸的交流通道。


当我们看到别人进行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拍肩、扭手腕和肘击)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一个涉及躯体感觉皮层的神经反应,社交接触视频也会引发大脑中与“心理理论”(我们推测和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方式)相关脑区的更为强烈的激活反应。


当我们看到别人触摸物体时(与上述动作类型相同,但主体是物体),我们的大脑中处理物体信息的部分则会处于高速运转状态[3]


疫情期间,我们缺失了必要的社交接触,并大量增加网络社交时间。研究表明,与每天使用社交媒体不到30分钟的同龄人相比,每天使用超过两个小时的个体报告的社交孤立感更高。


此外,Primack等人发现社交媒体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会加剧社交孤立感[4]




1


社交媒体的使用取代了真实的社交体验,因为我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用于现实互动的时间就越少。



2


社交媒体的某些特点会让人产生被排斥感,比如当我们看到朋友们在没有邀请自己的活动上玩得很开心的照片时。



3


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同龄人的高度理想化的生活描述,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其他人的生活更幸福、更成功,并产生嫉妒感。



02
疫情下的社交隔离降低了我们的社交频率和社交意愿



疫情下的社交隔离不但直接拉大了人们的社交距离,还会减少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频率,更容易让人们处于社交隔离的状态,并进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其特征是个体认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数量和质量低于期望而出现的痛苦感觉和体验。


即便是最内向的人,也需要在有限的社会关系中找寻归属感。而长期的社会隔离和孤独感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适应问题。


除此之外,孤独也会降低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容易让人出现例如暴食、酗酒等成瘾的、不健康的、风险性的行为;并且在孤独感伴随的心理压力下,我们的身体免疫力会下降,进而增加个体出现各种身体疾病的风险[5]


另一方面,疫情下的社交隔离降低了人们的社交意愿,所以更可能出现拒绝他人或被他人拒绝的情况


社会拒绝带来的痛苦会降低自尊,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并减少亲社会行为;同时,研究发现,人们因社交排斥感受到的痛苦和身体的上的痛苦几乎没有差别,这两种痛苦激活了几乎同样的脑区。


在疫情下,如果我们因为社交隔离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条判断自己的孤独感程度:



  • 我找不到人闲聊或讨论事情。

  • 当我需要帮助时,我不知道应该找谁。

  • 我没有好朋友。

  • 我不觉得自己属于任何团体或社区。

  • 我找不到人说话。

  • 我社交关系都很肤浅。



当你认为以上的情况一半以上你都符合,那么你可能因为孤独感而导致了长期的心理压力。


别担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改善
  • 与朋友,家人或同事建立一些亲密关系。对新关系要有耐心,被新朋友拒绝时要理解对方可能有自己的事在忙。


  • 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能让我们在独处的环境下找到更大的生活意义,有利于缓解孤独。


  • 社交隔离期间,合理运用网络能让我们与朋友保持高质量的线上互动,同时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相关知识和视频自我学习,打发时间。


  • 从社交隔离期间的孤独感中找寻意义,孤独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更加珍重原本的友谊。另一方面,在家工作和学习,减少了通勤的时间以及与朋友闲聊的时间。这些节省的时间都能让我们更专注于自我提升上。




03

“隔断,情不断”——实现高质量人际交往的方法



面对当前的疫情,密歇根大学的Jane Button教授说:在工作场所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的时刻,我们需要欣赏这些社交关系的强大力量。即使我们与陌生人进行的短期互动也可能很强大。”


同时,她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以帮助我们实现高质量的人际交往:


1
敬重参与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人际交往,请尽量提前做好交往的准备。


您如何向朋友表明您真正在意与他们在一起时光

例如,通过关闭手机或消息向聊天对象表达尊重,如果是线上交往的话可以打开您的摄像头。


您该如何表达对某人的行为真的感兴趣和好奇?

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您可以与他们展开聊天的问题。


Jane Button认为有四种类型的问题能够促进高质量关系的建立,并提供了一些问题作为参考:



  • 表达对他人的兴趣

e.g., 你觉得工作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什么?你在工作中最关心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这里的什么?你在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 唤起他人的积极情感(如感激、尊敬、爱)

e.g., 是什么让你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在工作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


  • 向他人提供帮助

e.g., 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他人提供帮助?别人为你做了哪些事是你觉得最有帮助的


  • 试图发现与他人的共同点(如共同的历史观、兴趣等)

e.g., 你有什么爱好?你最喜欢去哪里旅行?接下来三个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您是否需要对线上沟通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形式设置基本规则?

例如,Jane Button建议45分钟是在线会议的理想时间。


2

彼此帮助


提高彼此帮助的机会,是建立联系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在会议开始时,可以请每个人分享他们目前需要哪些帮助。可以建立一个互惠展板以供信息交流,一些人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而其他人可以提供帮助。


3
建立快速信任


在我们可能脆弱的地方创建一个安全区域,可以激发人际信任。


例如,放心、诚恳地谈论人们在疫情这一历史时刻可能遇到的困难、斗争。要知道,努力奋斗并不意味着我们被打败了,而是我们有机会在困难面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4
玩耍使人快乐


玩耍是我们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


分享有趣的故事,优美的音乐以及能使人脸上露出笑容的活动,是促进积极的情绪并帮助人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保持精力充沛的重要方式


当您不得不与他人保持物理距离时,您可以尝试新的方式一起玩耍,例如一起玩电子游戏、一起在线看一部电影等。


5
保持感激之情


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能够加深人们之间的联系。不妨花些时间感谢你的那个TA。


感谢TA的出现,感谢你们之间曾有过的对话,感谢你曾从TA身上学到的知识,感谢TA曾提供的宝贵帮助,感谢所有分享过的微笑与快乐。


遵守和朋友间的所有承诺,能够让对方知道您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6
抱有同情心


要知道,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承载着痛苦,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方式来应对痛苦。所以请尽量避免做出判断,并宽容的对待他人的行为。


当然,这些建议在我们日常的社会互动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维持我们的身心健康。


居家隔离、保持身体距离可能使我们与他人间的心理距离也变远,这只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孤独。


疫情期间,社会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趁着此次疫情,不如在网络课程中好好听听同学、老师的声音,在家中与父母耐心交谈,重拾我们对他人的关注,感受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联结。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隔断空间,但感情不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刘国凤 刘夕佳 许放 杨晨 牛更枫

来源:华中师大心理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