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
心理学堂


季节性情感障碍:春天到了,你的情绪还好吗?




32年前,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选择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春季本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光照时间变长,气温逐渐上升,鲜嫩的绿色爬上光秃了一个冬季的枝头,各色鲜花竞相开放。在这样明媚的季节里,我们忙着奔走踏青、赏花,然而有一些人却会因春天的到来变得低沉、悲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季节变化真的会对一个人的情绪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吗?

“伤春悲秋”

自古有之

古人有云:“绮靡浓艳,伤春悲秋”。梅花开满枝头,春草开始生长,李煜却说:“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屈原在《招魂》里也写:“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秋天到来,屈原在《九歌》中又写到:“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时至今日,伤春悲秋的主题仍常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那么, 这种情感真的有生理依据吗?

回答是肯定的。季节变化确实会让很多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心境低落,环境的变化会对我们体内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针对季节变化造成的情绪波动,心理学和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 季节性情感障碍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 

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以与特定季节(特别是冬季)有关的抑郁为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常常分为两类:秋季起病型,也称为“冬季抑郁”,重性抑郁发作起病于秋末至初冬,夏季缓解,典型症状是嗜睡、困顿、食欲变化、体重增加等春天起病型,也称为“夏季抑郁”,严重的抑郁发作起病于春末至夏初,典型症状是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烦躁不安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 季节性情感障碍被分类于“反复性抑郁障碍”条目下(ICD-10代码:F33),其中并未详细描述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诊断标准,只是在反复性抑郁障碍的模式中有所提及;而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季节性情感障碍被归于“未特定的抑郁障碍” (DSM-V代码:F32.9)分类下,且相关英文词条也不尽相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季节性情感障碍尚未有一个经权威机构完全统一的病名和定义。此外,目前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仍然较少, 针对SAD的生理学机制研究主要是各类神经递质的临床观察和假说。SAD可被视作在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心境两方面同时发生的损害,有研究证实SAD的病理机制包括了在生理节律与光周期方面的改变。[1]

褪黑素

季节变化会引起光照的变化,而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照影响较大。褪黑素对睡眠有调节作用。色氨酸被松果腺细胞摄取后,在色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5-羟色胺,随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合成褪黑素。有研究发现SAD患者的褪黑素分泌时相出现了延迟,并指出可以通过口服褪黑素对这一时相进行调整,以减轻SAD的相关症状。[2]

5-羟色胺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在春夏季, 人体脑内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 而在秋冬季最弱。由于冬季5-羟色胺的系统功能减弱,易导致SAD患者发病。研究也发现SAD患者冬季的5-羟色胺转运体水平要高于夏季, 因此影响冬季五羟色胺水平导致SAD发病。[3]

维生素D

秋冬季节阳光更少,会对机体产生维生素的水平造成影响,而维生素D的缺乏也与临床上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进行调节与治疗




如果你随着季节转变发现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出现了持续性的心情低落、睡眠不佳等症状,要注意警惕季节性抑郁的发生。如果你的心理状况和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保险起见,最好去专业医院找医生看看,如果你嫌麻烦那也至少来心理中心找老师聊聊。

季节交替,除了添减衣物也要注意身心保养,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关照:

  • 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听欢快的音乐、享受美食等;

  • 适当增加一些室内运动,如游泳、乒乓球等。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等激素,而多巴胺会使人觉得快乐;

  • 调整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感到不适时多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寻求安慰和帮助。


季节的交替虽然需要我们付出一点精力去调整身心,却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大自然的惊喜。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地享受与度过这个春天!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参考文献 

[1]王海舻,马淑然,黄晓楠,李婷,肖遥,王明哲,刘政申.季节性情感障碍研究进展综述[J].环球中医药,2019,12(02):307-314.

[2]Lewy Alfred J., et al. The circadian basis of winter depress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6, 103(19) : 7414-9.

[3]B. McMahon, et al.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how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their cerebral serotonin transporter binding[J].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4,24.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沁心港湾

愿你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