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
心理学堂

得了抑郁症,吃药能治好吗?


 



大约1/5的女性、1/10的男性在一生中将罹患抑郁症(Kessler et al.2005)。

 

这些数字是否表明人类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抑郁症真的是现代生活中的感冒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导致抑郁流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抑郁症是否为一种生理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这样的信息几乎无处不在,一直以来,这种观念深受制药业、精神病学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追捧。对制药业来说,把抑郁症当成疾病,通过卖药可以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销售利润。对精神病学界来说,把抑郁症当成疾病,不仅能够简化医疗程序,还能化繁为简、对症下药。

 

但事实上,把抑郁症作为一种生理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承认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的原因。




抑郁症是否为体内化学物质失衡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型的另一个假设认为,抑郁症是由大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引发的,化学物质失衡会产生抑郁情绪、抑郁思维和抑郁行为,这被称为血清素假说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多年来它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抑郁症所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大多数现代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改变神经系统的血清素水平,或者说提高血清素再吸收的速率。Whitaker2010)的研究搜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抗抑郁药物问世以来,关于血清素假说的所有生物精神病学文献,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是由化学物质失衡引起的。

诚然,所有的人类行为最终都可以用生物学和化学去解释,但是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大脑内化学物质的个体差异是否会导致抑郁,也不清楚化学失衡是否会导致个体出现与抑郁有关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或许变单向的因果关系为双向的互为因果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化学物质与抑郁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抑郁行为可能对大脑产生化学影响,反过来,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影响抑郁行为。如果你情绪低落,那么在生物–心理–社会观点看来,情况还比较乐观,因为该观点认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否为治疗抑郁的最好方法

 

生物医学观点自然而然地将服用药物视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美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精神药物。但问题是抗抑郁药物效果究竟如何?

最近,一篇关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文献综述指出,在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服用药物并不比服用安慰剂(糖片)更有效,只有少量证据表明服用药物对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效(Khin et al.2011)。该研究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赞助,该政府机构负责新药审批,并应对抗抑郁药物批复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问题。但与此同时,药物治疗对重度抑郁症疗效究竟怎样,学界依然存在争议(Kirsch2014)。

如果罹患轻度到中度抑郁,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可能和服用安慰剂差不多。用统计术语来讲,响应概率为40%50%。而且,正如我们经常跟药物服用患者说的那样,不要低估安慰剂的效果。事实上,安慰剂在医学上效果非常强大。确信所做的事情一定有所帮助,这种信念比要做的事情本身更有力量。

 

与此同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很高,服药九个月到一年之后一旦停药,抑郁症复发率高达70%。并且有趣的是,许多研究也表明,在预防抑郁症复发方面,行为疗法效果更好(Paykel2006)。这个研究发现很重要,因为抑郁症复发非常普遍。许多罹患抑郁症的人都经历过康复之后复发的情况,这种反复甚至持续一生。因此,任何降低抑郁症复发率的疗法都值得深入探索。

 

药物治疗是否见效更快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何时见效。通常认为,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或自助计划见效更快,但是研究表明,行为和认知疗法其实比服用抗抑郁药物见效更快KellyRobertsand Ciesla2005Mynors-Wallis et al.2000)。最近,行为治疗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病人在13次治疗期间就出现症状明显改善的情况(Cape et al.2010LutzStulzand Kock2009)。

 


药物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打算服用抗抑郁药物,你肯定会问:药物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本书所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很简单:即使你从药物治疗中获益,选择本书所教授的策略也是明智的,它可以帮助你预防抑郁症反复发作。

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那么你可以这样想:药物有助于减轻一些抑郁症状,包括非常疲劳、精力丧失、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以上症状让你在生活中无法做出积极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物对一部分人是有帮助的,会缓解他们无法忍受的、无法适应的症状。

但是药物本身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积极改变——只有你自己能够做到。

 

本书所提供的技巧和策略可以作为指南,指引你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让生活发生改变。在此需要澄清一点,我们并不反对服用抗抑郁药物,我们只是希望你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服用药物的利弊。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你权衡药物可以为你做什么,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什么。

 


走出幻想,采取行动

 

一旦理解了抑郁症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你就算做好准备,可以开始采取行动了。

 

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告诉你生活失去了平衡;抑郁症绝非偶然事件,它被设计得如此完美,目的在于向你通报生活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不要抗拒抑郁症,别把它仅仅当作一种疾病,或者因为罹患抑郁症而自怨自艾,而要学会接纳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并且把抑郁症看作人类在复杂环境下生活的必然状态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你可以停止各种挣扎,善良而友好地对待自己。现在,你可以把精力用于解决各种难题,使用各种问题解决策略。本书即将向你呈现如何克服抑郁,过上鲜活而有目的生活。

 

需要培养的观念

 

● 抑郁症不是病态——大约20%的人都经历过。

● 抑郁症是回避而非面对痛苦生活的必然结果,抑郁症非常狡猾,会引发抑郁行为,并且不断加剧。

● 抑郁症是你正在做什么,而不是你拥有什么。抑郁症通过行为模式表现出来——而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 抑郁症主要包括三种行为模式:回避行为、注意控制缺失的行为、产生消极情绪的行为,而且这三种行为模式都是可以改变的。

● 抑郁症是生活失去平衡的信号,也是行动的号角,行动起来反而可以帮助你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正念训练对抑郁症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变大脑中与抑郁症有关的神经通路。

● 学会正念和自我关怀可以切断引发抑郁症的回避行为模式。

● 培育产生积极情绪的生活方式可以扭转抑郁行为的恶性循环。

 


  


来源:华章心理

愿你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返回原图
/